
你是否常常聽到孩子被評為”注意力不集中”、”坐不住”、”太衝動”?明明很聰明,卻總是被老師叫去談話?這可能不只是教養問題,而是ADHD(注意力不足過動症)的警訊!那麼,ADHD怎麼辦?老師與家長該如何早期識別與正確引導?
文章目錄
1. 什麼是ADHD?認識注意力不足過動症
ADHD(Attention-Deficit/Hyperactivity Disorder)是一種神經發展障礙,常在兒童期發現,也可能持續到成年。核心特徵包括注意力不集中、過度活躍和衝動行為。其成因可能與腦部神經傳導物質不平衡、遺傳、環境因素等有關。
2. ADHD的常見表現:在學校與家庭的差異
- 學校:無法長時間專注上課內容、打斷老師講話、做事草率
- 家庭:難以完成任務、活動量大、情緒反應強烈
3. 老師怎麼辦?校園中的識別與因應策略
- 長期觀察不同情境下的行為
- 與家長討論孩子在家與在校行為差異
- 調整教學策略:分段授課、明確規則、視覺提醒
- 給予肯定與正向回饋
4. 家長怎麼辦?家庭支持與日常應對技巧
- 建立穩定作息與結構化生活
- 簡短明確的指令
- 運用獎勵系統
- 適度給予孩子獨處與運動空間
- 考慮專業輔導與治療
5. ADHD的治療與介入方式:藥物與非藥物療法
- 藥物:中樞神經刺激劑(如利他能)
- 行為治療:心理師引導控制技巧
- 學校教育支持:IEP個別化教育計畫
- 神經調節療法:非侵入方式改善腦功能
常見問答 FAQ
- Q1:ADHD可以被治好嗎?→ A:無法根除,但可透過治療改善。
- Q2:只有注意力差也可能是ADHD?→ A:是的,屬於注意力不足型。
- Q3:吃藥會變呆嗎?→ A:正確使用不會,反而有助學習。
- Q4:是父母教不好才會有ADHD嗎?→ A:不是,與教養無直接關係。
- Q5:何時該看醫生?→ A:當行為影響學習、人際與家庭互動時。
結語
面對ADHD,理解是第一步,支持是關鍵。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,唯有攜手合作、積極介入,才能為孩子打造更穩定、有自信的成長環境。
參考資料
📞 免費兒童發展諮詢專線
撥打 0800-000-760 與專業團隊聯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