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閉症有哪些症狀?實務案例與照護對策

孩子愛重複行為、怕吵又挑食,這是自閉症的症狀嗎?

當孩子出現行為異常時,家長常會疑惑:「這是個性還是問題?是自閉症嗎?」其實自閉症光譜障礙(ASD)在幼兒期就可能表現出多種症狀。本文將以三大核心症狀群為主軸,搭配實務案例與照護對策,幫助家長釐清觀察重點並掌握介入時機。

目錄

1. 自閉症三大核心症狀簡介

  • 社交互動與溝通困難: 不看人、不應答、不與人互動。
  • 重複行為與狹隘興趣: 固定話題、重複動作、抗拒變化。
  • 感官處理異常: 怕聲音、挑食、感官尋求等。

每位孩子表現不盡相同,因此稱為「光譜」障礙。

2. 常見症狀清單與日常表現

社交與語言類

  • 不看人、不回應名字
  • 不會用手勢或語言表達
  • 不主動分享、缺乏社交動機
  • 不了解輪流或等待等規則
  • 缺乏象徵性遊戲能力

行為與興趣類

  • 重複動作如拍手、轉圈
  • 對特定話題或物品執著
  • 強烈抗拒改變

感覺統合類

  • 怕特定聲音或刺激
  • 飲食選擇狹隘
  • 愛咬東西、搖晃、擠壓

3. 實務案例說明:孩子的行為背後藏著什麼

案例一:小恩(3歲)

症狀:只講單字、冷淡、愛轉輪子

對策:語言治療+親子互動遊戲

案例二:小晴(5歲)

症狀:進餐流程改變會崩潰

對策:視覺流程圖+過渡物品

案例三:小柏(6歲)

症狀:不與同儕互動、被排擠

對策:社交團體+角色扮演訓練

4. 家庭照顧建議與日常策略

  • 建立規律流程、減少變動
  • 使用視覺工具輔助日常
  • 從孩子興趣延伸互動
  • 安排感官調節遊戲
  • 與學校密切配合支援策略

5. 當發現症狀後,該怎麼做?

  1. 紀錄行為與發生情境
  2. 諮詢小兒心智科或神經科
  3. 啟動療育計畫(語言、職能、行為)
  4. 申請早療與教育補助資源

FAQ 常見問題

  • Q1: 有重複動作但其他正常,是自閉症嗎?
    A:需視生活功能與社交表現,建議進一步評估。
  • Q2: 長大會不會自己好?
    A:部分可改善,但核心特質通常長期存在。
  • Q3: 感覺統合問題和自閉症一樣嗎?
    A:兩者可共存,應由專業團隊共同判斷。
  • Q4: 老師沒發現就是沒問題嗎?
    A:不同環境表現不同,家長觀察同樣重要。
  • Q5: 沒確診能先開始訓練嗎?
    A:可以,早療不需等確診,及早開始最關鍵。

總結

自閉症症狀表現多元,從社交到感官層面皆可能牽涉。家長、教育者與專業團隊若能及早辨識與合作介入,就能為孩子開啟一條屬於自己的成長路徑。

請分享本文給有需要的家長與教師,一起提升早期識別與支持的力量。


參考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