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閉症的徵兆?臨床建議與家庭對策

孩子不太說話、不看人,這是自閉症的徵兆嗎?本文將從臨床觀察出發,說明早期徵兆與家長因應策略。

1. 自閉症是什麼?該從哪些面向觀察?

自閉症光譜障礙是一種神經發展差異,主要影響:

  • 社交互動(如是否會對視、互動意願)
  • 語言與非語言溝通(能否以手勢、語言表達)
  • 重複行為與感官反應(過度敏感或執著特定活動)

2. 常見早期徵兆與行為表現

社交類

  • 很少對視或沒有對人反應
  • 不主動分享或指物
  • 缺乏模仿行為或微笑

語言類

  • 說話晚或只會重複他人語句
  • 無法理解簡單指令
  • 不會用手勢表達需求

感官與行為

  • 對聲音、光線等反應異常
  • 固定重複行為(拍手、轉圈等)
  • 過度在意物品排列或行為儀式

3. 誤解與常見混淆狀況

  • 「男生講話本來就慢」→ 若語言遲緩合併缺乏對視需留意
  • 「只是孤僻而已」→ 孤僻不等於社交障礙
  • 「他很聰明,只是不愛人」→ 高功能也可能有社交困難

4. 家庭如何初步觀察與因應?

  • 使用觀察紀錄表
  • 與托育/學校人員交換意見
  • 錄影孩子的日常行為
  • 避免責怪,著重發展支持

5. 下一步該怎麼做?就醫與資源建議

  1. 預約小兒神經科或兒童心智科
  2. 接受完整發展評估
  3. 啟動早療服務(0–6歲)
  4. 建立家庭與教育環境的支持網絡

FAQ 常見問答

Q1:出現一兩項就是自閉症?
A:不一定,需要全面性觀察三大面向。

Q2:語言慢就是自閉?
A:不全然,仍需看社交與感官表現。

Q3:長大自然會好?
A:有可能錯過早療黃金期,建議早期介入。

Q4:幾歲可觀察徵兆?
A:12 個月起就可觀察,18~24 個月是評估關鍵期。

Q5:自閉症能改善嗎?
A:能。透過早期療育,孩子可以在語言與社交上有顯著進展。

總結

自閉症的徵兆是可以早期發現與處理的。家長的敏感與行動,是孩子發展旅程中的關鍵第一步。

若有疑慮,請及早尋求專業建議與支援。

參考資源:
國民健康署早療指南
台灣自閉症基金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