🧠 常見類型解析:阿茲海默症、血管性失智、路易氏體的差異你知道嗎?
發布日期: 2023年12月15日
•
閱讀時間: 5分鐘
•
分類: 長者健康
📌 引言:失智症不是只有一種
當我們說「失智症」時,其實是指一群以認知功能退化為特徵的神經退化疾病總稱。在台灣與全球最常見的三種失智類型分別是:
- 阿茲海默症(Alzheimer’s disease)
- 血管性失智症(Vascular Dementia)
- 路易氏體失智症(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)
了解它們之間的差異,能幫助我們更早發現症狀、選擇合適的照護方式,減少誤解與延誤治療。
🧬 三大類型差異比較表
類型 | 佔比 | 主要成因 | 早期症狀 | 特殊表現 |
---|---|---|---|---|
阿茲海默症 | 約 60–70% | β-類澱粉蛋白與tau蛋白異常累積 | 記憶力明顯衰退、找詞困難 | 隨時間逐漸惡化、常有時間與空間混亂 |
血管性失智 | 約 15–20% | 腦部小血管阻塞、中風後遺症 | 認知能力忽好忽壞、注意力下降 | 發展較突發,常伴隨肢體動作障礙 |
路易氏體失智 | 約 5–10% | 腦內出現路易氏體沉積 | 注意力起伏、視幻覺、動作變慢 | 常與帕金森病症狀共現,如肌僵硬、步態異常 |
👀 該如何觀察家人是哪一種?
雖然確診需要醫師進行神經心理評估與影像檢查,但以下跡象可作為初步辨識:
若是記憶衰退最明顯 → 可能是阿茲海默症
若症狀突然惡化、與中風有關 → 需懷疑血管性失智
若有幻覺、做夢時動作大、動作變慢 → 要注意是否為路易氏體失智症
🛠️ 日常應對策略差異
阿茲海默症
需建立規律作息與記憶提示系統
血管性失智
重視心血管控制,如血壓、糖尿病管理
路易氏體失智
環境安全為優先,避免混亂刺激與跌倒
✅ 小提醒:三者也可能「混合存在」
隨著年齡增長,有些長者同時具有多種病理變化,稱為「混合型失智症(Mixed Dementia)」,因此診斷與介入越早越重要。
免費獲取「失智症照護完整指南」
我們精心編製的照護指南包含:
- 各類型失智症的詳細照護策略
- 居家環境安全改造建議
- 溝通技巧與應對行為變化的方法
- 照護者自我照顧與減壓技巧
- 社區資源與長照服務申請指南
你不孤單 我們都在
立即索取失智症照護指南
❓FAQ:常見問題
Q1:可以透過什麼方式確診是哪一類失智症?
A:需透過神經心理測驗(如MMSE、MoCA)、腦部影像(MRI、CT)、生理檢查與家族史評估來確認。
Q2:血管性失智可以逆轉嗎?
A:若是由於可控危險因子(如高血壓)引起的小型腦梗塞,早期控制可延緩惡化,但已受損的腦區無法恢復。
Q3:路易氏體失智的幻覺會不會越來越嚴重?
A:可能會隨病程發展而增加,且常影響患者安全,因此需要特別管理與非藥物介入協助。